-
羅剛副主任醫師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外科 骨科從事骨科基礎研究與臨床診療工作二十余年,重點研究骨科創傷,臨床經驗豐富。臨床擅長骨科各類疾患,尤其是四肢、骨盆和髖部等骨折外科微創治療、骨感染外科控制治療、四肢骨折后畸形翻修和矯正,以及關節內骨折和軟組織韌帶重建。中共黨員,醫學博士后,副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青委會創傷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骨科創新與轉化專業委員會創傷骨科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創傷分會青年委員,第十一屆全軍骨科委員會創傷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重慶分會創傷專委會委員,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專委會青年委員,重慶市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創傷組委員,重慶醫學會骨科學專業委員會創傷組副組長,重慶醫學會骨科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副主委。參與“973”子課題1項;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其中SCI學術論文4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
-
張瑗副主任醫師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外科 骨科任美國骨科醫師協會、亞洲關節成形學會、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全軍關節鏡與運動醫學專委會、重慶市運動醫療專委會等14個學術組織的委員/青年委員。臨床特長為人工關節置換術與翻修術,尤其是微創入路髖關節置換術(DAA),手術例數和難度居國內前列。擅長二為運動醫學和關節鏡,含韌帶重建、半月板修復、軟骨移植、髕骨脫位等。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系統損傷與愈合的分子機制,以及基于快速成型技術及3D打印平臺的重建外科。發表國外SCI和國內統計源論著30余篇,主持國家/省部級課題3項,獲發明專利4項。
-
張超副主任醫師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外科 骨科國內知名微創脊柱外科中青年專家。脊柱退變性疾病及畸形腫瘤的微創、數字、智能化外科綜合治療,尤其擅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及腰椎滑脫癥等疾病的現代化微創治療。特色技術包括微創經皮內鏡下椎間盤摘除術、腰椎間融合技術、局麻下經皮內鏡技術、顯微鏡輔助頸、胸、腰椎骨折、畸形、腫瘤等復雜手術等。骨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醫學博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臨床中心博士后,歐洲脊柱外科高級訪問學者。入選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總后優青科技人才”、陸軍軍醫大學“優青”人才等,享受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以微創脊柱外科技術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國際質量創新獎?,F任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脊柱微創與導航學組副組長兼頸椎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基礎學組委員、重慶市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等。 現任國際矯形與創傷外科學會微創外科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數字骨科工作組委員及重慶市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秘書及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委員會青年委員。"
-
黃博副主任醫師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外科 骨科頸腰椎退行性疾病,其中包括: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盤源性腰痛、腰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退變性脊柱側彎畸形,尤其擅長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微創外科治療;脊柱側后凸畸形矯形手術;脊柱骨折的外科治療,尤其擅長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椎體成形術等;脊柱感染,包括:脊柱結核、化膿性脊柱炎等;脊柱及骨盆腫瘤,包括:脊柱及骨盆腫瘤根治性切除、脊柱轉移性腫瘤姑息性切除、脊柱腫瘤的微創外科治療。
-
潘勇副主任醫師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外科 骨科脊柱外傷手術、脊柱結核及感染手術、脊柱腫瘤切除、各種脊柱畸形矯形手術、頸椎病的手術治療和各種腰椎退變疾病的常規手術和微創手術治療。 技術特色有: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PELD)、內鏡下椎間盤切除術(MED)、微創經關節突椎體間融合術(MISTLIF)、斜入路椎體間融合術(PLIF)等微創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及其術后復發、腰椎管狹窄癥、腰椎不穩、腰椎滑脫癥等各種腰椎退變疾??;頸椎病和頸椎間盤突出前路融合(ACDF/ACCF)、人工椎間盤置換術、融合加間盤置換的混合手術,頸椎后路開門手術和微創間盤切除手術,頸椎骨折外傷的手術治療;顱底凹陷等頸椎先天性畸形的手術治療;椎管內腫瘤切除術;腰椎峽部裂修復或融合手術;脊柱結核或者感染的微創手術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的椎體成行術(PVP)和后凸成形術(PKP);胸腰椎骨折的微創手術治療;特發性脊柱側彎畸形手術矯形;先天性脊柱側彎后凸畸形半椎體切除以及矯形手術;成人側彎后凸畸形的截骨矯形手術(SP/PONTE/PSO/VCR)。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97年畢業于第三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長期從事脊
-
王敏主任醫師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外科 骨科從事骨關節外科近30年,特別擅長各種髖、膝關節疾病,及各種四肢骨腫瘤的診治。在髖、膝關節初次置換手術、人工關節術后感染、假體無菌松動翻修等復雜手術上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較深的造詣。積極開展先進的數字化關節外科技術和微創關節外科技術。四肢骨腫瘤外科治療方面治療病例數多,診斷準確率高,保肢手術成功率高,復發率低,功能恢復好。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從事骨科臨床實踐和研究20余年,重點從事人工關節外科及骨腫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 曾留學西澳洲大學查理斯醫院骨科和美國加州大學圣迭哥分校附屬醫院骨科,專門從事髖、膝關節疾病的診治,特別是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在復雜髖和膝關節置換術、人工關節翻修術以及復雜關節畸形矯形中,有較深的造詣,在骨腫瘤外科治療也有豐富的經驗。在國內外發表論文51篇,SCI論文7篇,獲得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課題,重慶市科委課題以及學校臨床課題等多項基金,經費超過1百多萬。獲得三等功2次,多次嘉獎,并榮獲大學優秀教師、全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視頻比賽三等獎等,目前(或曾)
-
張正豐主任醫師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外科 骨科張正豐,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專業特長是脊柱外科,包括腰椎微創外科(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滑脫癥、腰椎管狹窄癥)、頸椎外科(頸椎病、上頸椎畸形)、脊柱畸形(脊柱側彎、脊柱后凸)、脊柱脊髓損傷、脊柱腫瘤、脊柱感染(脊柱結核)、脊髓壓迫癥,特別是高難度復雜脊柱手術。 2007年獨立帶組,年主刀脊柱外科手術量為500臺左右,截至2015年底,累計完成4000臺次。其中,腰椎退變疾病微創手術(misTLIF、PELD、MED)2000余例、頸椎前路手術(ACDF、ACCF、ACDR)600余例、脊柱創傷500余例、脊柱側凸后凸矯形手術(VCR、PSO、SPO)200余例、脊柱腫瘤手術(TES、VCR)200余例、脊柱結核200余例、上頸椎手術(AAF、OCF)100余例 以第一作者在國內發表脊柱外科論文40余篇,第一作者發表脊柱脊髓SCI論文16篇(頸椎8篇、脊柱畸形5篇、脊髓損傷3篇),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3篇。發明了前路小關節切除治療頸椎脫位的新手術方式(Spine發表),發明了頸椎前路椎弓根釘鋼板(Spine J發表)。
-
張峽主任醫師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外科 骨科以人工關節治療骨關節疾病為科研方向,在關節外科方面有豐富的臨床診斷治療經驗,擅長關節鏡的診斷治療及髖關節、膝關節的人工關節置換及翻修術,大齡先天性髖關節疾病的手術治療。其開展的特色技術有人工關節置換治療復雜大齡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人工髖關節表面置換術、高屈度膝關節表面置換術、關節鏡輔助下關節骨折的微創手術。每年髖膝關節置換超過800臺,膝關節病變診斷性檢查3000余例、膝關節結核及化膿性感染治療500余例、膝關節粘連鏡下松解術200余例、半月板切除及修復成型術1300余例、游離體取出術260余例、關節清理術600余例。
-
王建主任醫師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外科 骨科微創脊柱外科臨床及相關研究(頸椎胸椎腰椎疾病、創傷、腫瘤和畸形的診斷治療)。
-
初同偉主任醫師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外科 骨科在脊柱畸形、脊柱退變、脊柱腫瘤及復雜頸椎病手術治療造詣深厚,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在國內率先完成了腔鏡輔助下骶骨腫瘤切除術且較早完成重度脊柱畸形PVCR矯正術。在西南地區率先完成EN-BLOC脊柱腫瘤切除術。年脊柱手術量800余臺,患者術后療效優良,醫院手術量評比中名列前茅。 目前擔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委員,重慶醫學會骨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重慶市醫學會骨科學專業委員會脊柱學組組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骨腫瘤學組副組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骨科專業委員會脊柱學組委員,重慶英才.名家名師。先后在國內統計源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被SCI收錄論文24篇,累計影響因子67.187分;主譯專著2部,參編專著3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8項。先后主持1項973分題、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子課題2項、4項重慶市項目科研課題(其中1項為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