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瑗副主任醫師
外科 骨科
醫生介紹
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2017年中國骨科醫生影響力排行榜第39位(唯醫平臺)。主要臨床方向成人關節外科重建。第三軍醫大學骨外科學博士,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醫學院博士后。現任美國骨科醫師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rthopedic Society, AAOS)會員,美國骨科研究學會(Orthopedic Research Society, ORS)會員,美國骨肌腫瘤學會(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會員,國際關節重建學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Joint Reconstruction, ICJR)會員,亞洲關節成形學會(Arthroplasty Society in Asia, ASIA)中國部會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骨科菁英會創始會員,全軍關節鏡與運動醫學專委會委員,重慶市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學會關節專委會主任委員,重慶市醫學會運動醫療專委會委員,重慶市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數字骨科學組委員,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創傷外科雜志》編委。入選第三軍醫大學“苗圃工程”和第三軍醫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1130”人才工程。曾至美國哈佛醫學院Brigham&Women醫院骨科、丹佛Porter Adventist醫院人工關節置換中心和德國Endo-klinik醫院訪問學習,跟隨Thomas Thornhill、Douglas Dennis等關節置換領域權威學者學習髖、膝關節置換與翻修手術。 主要科研方向為骨、軟骨、韌帶損傷與愈合的分子機制,以及基于傳統骨組織工程、納米科技、快速成型技術及3D打印平臺的修復與重建的相關應用基礎研究。近年來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或共同作者身份發表國際SCI研究論文22篇,單篇最高引用次數25次,單篇最高影響因子8.022,總影響因子>50。在國家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發表科研、臨床、教學論文近10篇,參編專著2部。以項目負責人身份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優異“結果結題1項),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1項。以主要完成人參與3項。主持第三軍醫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臨床科研項目1項、第三軍醫大學臨床新技術新業務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 “降低單側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輸血率”獲中國醫院品管圈大賽二等獎(2015)。獲2016年中華醫學會第十八屆骨科學術會議暨第十一屆COA國際學術大會中青年優秀論文二等獎。
醫生擅長
任美國骨科醫師協會、亞洲關節成形學會、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全軍關節鏡與運動醫學專委會、重慶市運動醫療專委會等14個學術組織的委員/青年委員。臨床特長為人工關節置換術與翻修術,尤其是微創入路髖關節置換術(DAA),手術例數和難度居國內前列。擅長二為運動醫學和關節鏡,含韌帶重建、半月板修復、軟骨移植、髕骨脫位等。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系統損傷與愈合的分子機制,以及基于快速成型技術及3D打印平臺的重建外科。發表國外SCI和國內統計源論著30余篇,主持國家/省部級課題3項,獲發明專利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