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即梅縣人民醫院,前身是創建于1937年的“平民醫院”,以后隨著地方行政建制的變更,定稱為梅縣人民醫院。醫院現由位于梅州市梅松路的院本部、梅縣區扶大高新區公園北路新院區組成,是一間集醫療、科研、教學、培訓、康復、預防、保健為一體的梅州市首家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和梅州市首家愛嬰醫院,多次被省市縣評為“文明醫院”、“先進單位”和“物價信得過單位”。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和人民群眾醫療需求的不斷增長,醫院現有的基礎設施已經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需要,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醫療服務需求,完善我區新城的城市功能配套和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保證我區新城可持續發展,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于2009年7月作出新建梅縣人民醫院的決定。 總投資約13.05億元的新梅縣人民醫院位于梅縣區扶大高新區公園北路,占地面積250畝,總建筑面積12.8萬平方米,按照國家“三甲醫院”標準建設,首期設置床位1200張,內有停車位2000多個,并且設立了公交車站。總體規劃于2009年9月起動,整體規劃分為醫療區、行政后勤區、文體活動區、公共服務區、污水處理區、預留發展區六個功能區。首期工程主要由門診樓、醫技樓、住院樓、后勤綜合樓、洗衣房及人防工程等附屬工程組成,其中近3500平方米的人防工程,具有良好的防護性能,可容納近萬人。 門診大樓:樓高8層,占地面積5481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一樓有婦幼中心、急救中心以及門診大廳;二、三樓設有各專科門診診室及專家診室;四至八層是行政職能部門。 醫技大樓:樓高4層,占地面積329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3萬平方米,設有CT、磁共振、放射科、功能科、檢驗科、內鏡中心及體檢中心。 住院大樓:樓高13層,占地面積3413.3平方米,建筑面積為約4.8萬平方米,共有26個臨床科室,專科分科齊全。 后勤綜合樓:樓高5層,占地面積1433平方米,建筑面積6798平方米。設置職工食堂、營養伙房、工作人員的值班室及見習人員的宿舍區。 洗衣房:樓高2層,占地面積872平方米,用于清洗消毒床上用品、工作服等。同時,投資300萬元興建高壓氧治療中心。 此外,在區委、區政府和交通部門大力支持下,在醫院大門側將建港灣式客運站,由梅縣區交通運輸局籌資和管理,建成使用后,將為我區及周邊地區群眾來院診療提供便利。目前,已有13、20、23、24路公交車到達新醫院。 在設計建設中新醫院充分吸收了國內外最先進的現代化醫院的各種優點,高度重視綠色、節能、環保。整體布局上,采取門診診室一醫一患的方式,簡化流程,保護隱私。病房內外空間相互融合,色調柔和,空調、電視、家具一應俱全。開通了就醫全程信息化、數字化系統,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病人至上”和“以健康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強調管理人性化、環境園林化、病房家居化和設施智能化四大特色。 目前,我院有呼吸內科、腎內科、神經外科、骨外科、婦產科、新生兒科、消化內科七個梅州市醫學重點專科。其中,呼吸內科為廣東省臨床重點醫學專科,腎內科為省重點扶持專科。微創外科治療技術在粵東地區具有一定的優勢,心血管病介入治療技術在本地區縣級綜合醫院率先開展并打造出自己的特色,特色和重點專科的開展為廣大患者提供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醫院目前擁有核磁共振(MRI)、荷蘭飛利浦16排螺旋CT機、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高檔彩色B超、遙控X光機、CRRT、血透血慮機、數碼電子胃腸鏡等大批先進設備,總值近億元。此外,為全面提升新醫院的整體技術和服務,再下巨資引進大量的高端醫療設備,擬新增加配置64排CT、DSA、1.5T超導磁共振、直線加速器等設備一批。大型先進醫療設備的配置到位,為醫院的騰飛注入了助推劑。 此外,通過多方努力,我院與省級多家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也得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大力支持。2014年2月26日上午,梅縣區人民政府與中山大學、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在新醫院五樓正式簽訂托管協議,將醫院全權委托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經營管理,共建中山大學粵東醫院。通過設備更新和與省級醫院的合作,爭取在醫院管理、醫療技術、科研教學、學科建設、醫療服務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同時,我院加快與中山大學全面合作,打造一流的三甲醫院,立足梅州、服務周邊,辦成一所技術精湛、服務優質、環境優美、群眾滿意、輻射粵閩贛邊的綜合性醫院。...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