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室簡介: 1、腫瘤內科現有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名,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名,中級專業技術人員2名。 2、1990年批準成為腫瘤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現有碩士生導師1名。 3、主要承擔高干的保健任務;軍隊和地方人員的以化療、免疫等為主的腫瘤內科綜合治療。 二、專家介紹: 1、上網專家人數共5名:焦順昌、楊俊蘭、李方、戴廣海、趙宏 2、專家介紹: 焦順昌:43歲,畢業于協和醫科大學,從師于孫燕院士,獲腫瘤學博士學位,主任醫師、教授。腫瘤學碩士導師。 擔任社會學術職務:目前任解放軍總醫院腫瘤內科主任、教授、解放軍總醫院軍醫進修學院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中心(CSCO)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腫瘤生物靶向治療專業組負責人、北京市抗癌協會理事、中華醫學會北京腫瘤分會委員、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會員等職;并任軍醫進修學院學報、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英國醫學雜志(BMJ中文版)、解放軍保健醫學雜志等雜志編委;為北京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全軍衛生技術資格考試命題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等。 近5年出版論著和發表學術論文:《表格式臨床醫學系列叢書(腫瘤分冊)》等2部,《惡性腫瘤患者血漿細胞粘附特性測定》《圍手術期輸血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無病生存的影響》《胰島素對人食管癌及肺腺癌化療增效作用的研究》等近20篇。 專科特長:1、腫瘤的綜合治療;2、化療增敏的研究;3、以免疫、基因治療為主的腫瘤生物靶向治療。 楊俊蘭:41歲,畢業于軍醫進修學院,碩士學位,主任醫師。 擔任社會學術職務: 近5年出版論著和發表學術論文:《功能性胃腸病學》等論著2部,《NP方案治療復治的晚期轉移性乳腺癌的臨床觀察》《非小細胞肺癌MDR1-mRNA、MRP-mRNA及LRP-mRNA表達的研究》《常規化療致Ⅳ度骨髓抑制的處理》等10多篇。 專科特長:1、腫瘤的綜合治療;2、化療增敏的研究。 李方:40歲,畢業于第四軍醫大學,學士學位,副主任醫師。 擔任社會學術職務: 近5年出版論著和發表學術論文:10多篇。 專科特長: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腹腔化療;生物治療 戴廣海:39歲,畢業于軍醫進修學院,碩士學位,副主任醫師。 曾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是院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苗子 近5年出版論著和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 專科特長: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腫瘤耐藥和增敏;熱療、化療結合 趙宏:37歲,畢業于軍醫進修學院,碩士學位,副主任醫師 近5年出版論著和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 專科特長: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腫瘤化療增敏;異基因干細胞移植治療實體腫瘤。 三、醫療特色: 已開展的醫療項目: 腫瘤綜合治療(手術、放療、化療、微創、免疫、中醫等治療的合理安排),適用于所有腫瘤病人,已開展15年,有數千人次的病例,晚期腫瘤治療生存期達國際先進水平(如晚期肺癌2年生存率約60-70%,1年生存率40%)。 異基因干細胞移植治療實體腫瘤,適用于乳腺癌、腎癌、黑色素瘤等病種,于2003年開展國內首例異基因干細胞移植治療乳腺癌,取得較好療效。 局部治療(腔內化療、動脈介入、放療、腫瘤穿刺)與全身化療的同步進行,已開展5年多,適用于肺癌、乳腺癌、肝癌、胃腸道等腫瘤,已有數百人次的病例。 以免疫、基因治療為主的生物靶向治療腫瘤,如DC細胞、CIK細胞、NK細胞、P53基因治療等在部分病例中出現較好療效。 化療增敏(物理、化學、生物、中藥)。已開展熱療結合化療來提高藥物的敏感性,已治療數十例病人,初步療效可喜,正開展隨機對照前瞻性臨床研究。 上述項目具備國內先進水平;目前優勢項目:以延長患者生存期為主要目的的綜合治療及腫瘤免疫治療,部分達國際水平。 四、教學情況: 培養碩士生畢業6名,在讀5名。 招收和畢業進修生40余名。 開設研究生腫瘤內科的教學課程,堅持每周1-2次的教學查房及專題講座。 五、科研情況: 1、學科專業科研方向及重點研究領域: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腫瘤耐藥和增敏;生物治療(免疫、基因及靶向治療等);異基因干細胞移植等。 2、承擔課題: 《促進癌細胞增殖代謝與化療增敏的研究》,負責人焦順昌,“十五”計劃面上項目(A類) 《APA微囊化牛腎上腺嗜鉻細胞作為生物人工細胞的應用基礎研究(癌癥止痛分題)》,分題負責人焦順昌,全軍“十五”計劃重點項目 《干細胞的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實體瘤分題)》,分題負責人焦順昌,院“十五”計劃重點項目。 3.做為國家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基地,承擔了大量新藥臨床研究任務。目前在研究的國際、國內多中心臨床研究16項。...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