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醫院名稱: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一所大型綜合性中醫醫院,創建于1964年,2015年獲批成立廣東省中醫臨床研究院,是我國高等中醫藥臨床教育、醫療、科研重要基地之一,為全國首批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示范中醫醫院、首批廣東省中醫名院、廣東省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醫院,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廣東省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廣州中醫藥大學嶺南醫學研究中心,首批“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建設單位”,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單位,心血管科等6個專科被確定為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是全國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最多醫院之一。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職業道德先進單位”“全國中醫藥應急工作先進集體”“全國中醫醫院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單位”“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全國人文愛心醫院”“廣東省文明單位”等稱號。1994年無償救治身患股骨頭壞死的好軍嫂韓素云事跡飲譽全國,受到時任中央領導同志的贊揚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醫院占地面積50940平方米,建筑面積18.8萬平方米,編制病床2200張,設有46個臨床科室,門急診各專科開設齊全。年門急診量280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7.7萬人次,急診量在廣州市所有醫院(含中醫院和西醫院)中名列前茅。醫院現有職工2600余人,擁有國醫大師周岱翰教授以及首批全國名中醫歐陽惠卿等為代表的一批全國知名中醫、中西醫結合專家,包括25名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6名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35名廣東省名中醫、40名廣東省名中醫師承項目指導老師,高級職稱的中醫及中西醫結合專家500多名,是全國中醫技術力量最雄厚的中醫院之一。 擁有一批在全國行業內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重點學科/專科群,其中國家二級重點學科8個(其中牽頭建設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7個(內分泌科、耳鼻喉科、骨傷科、脾胃病科、婦科、腫瘤科、臨床藥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4個(急診科、內分泌科、耳鼻喉科、骨傷科、腫瘤科、婦科、心血管科、針灸科、脾胃病科、腦病科、風濕病科、重癥醫學科、護理學、臨床藥學),是國家重點專科專病單位數量最多的醫院之一,多個專科專病成為全國協作組組長或副組長單位。建有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22個,全國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2個。2018年獲批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多個國家級、省級培訓基地落戶我院,包括: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氣道管理培訓基地,是目前僅有的四家全國氣道管理培訓基地之一;全國胸腔鏡心臟手術技術培訓基地,是中國醫師協會指定的三家全國培訓基地之一;全國麻醉中醫理論與實踐培訓基地,是全國四大培訓基地之一;全國區域神經阻滯培訓基地,是廣州唯一一家培訓基地;全國首家中醫專科醫師培訓基地;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骨病防治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一批膏方人員培訓機構;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全國首批中藥臨床藥師培訓基地;全國首個省級中藥監管科學研究基地;廣東省第一批血液透析培訓基地;廣東省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等。 醫院在運用中醫溫病學理論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豐富的成功經驗。在2003年抗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戰斗中,我院作為廣東省中醫治療非典專家組組長單位,成功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愈73例確診非典型肺炎病人,取得了“抗非”戰役的“三零”(零死亡率、零院內感染、零后遺癥)戰績,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中醫的療效受到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的贊賞,醫院應邀在香港、臺灣等地區推廣傳授治療“非典”的中醫綜合治療方案。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斗中,我院發揮中醫智慧、貢獻中醫力量,派出醫護人員、檢驗技師馳援湖北、香港奮戰抗疫第一線;派出科研攻關團隊前往武漢,開展武漢地區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方藥研究。 目前醫院配備有各種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大型檢測、診斷、治療儀器設備,總值超7.4億元,包括有ECT、64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統,大型數字減影系統,全數字胸部攝影機,醫學影像存儲及傳輸系統,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數字化乳腺機,高壓氧艙,體外循環機、流式細胞儀等一大批高精尖端儀器。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也是第一臨床醫學院,共有13個教研室,每年承擔著12000多學時的課堂教學任務,管理中醫學專業(五年制、七年制)、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非醫攻博、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各層次在校學生近4000名,教師中有國務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大學終身教授3人,首席教授7人,廣東省教學名師3人,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在崗博士生導師75名、碩士生導師166名,是全國最大的中醫臨床教學醫院之一。擁有博士后流動站3個。專業與課程建設成績顯著。中醫學專業為國家級一流專業,教育部第一類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第五批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詳細]
聯系電話

020-36591912,020-36591222

放號時間

醫院地址

廣州市白云區機場路16號

醫生團隊
  • 趙立誠[]

    醫生擅長

    擅長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對高血壓病、冠心病、血脂異常、心律失常、缺血性中風以及各種疾病恢復期出現的身體虛弱癥狀,都有較好療效和治療經驗。 ...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 ...詳情
  • 賴東蘭[]

    醫生擅長

    小兒消化系統疾病,肺部疾病,兒童多動癥,抽動癥及小兒行為發育障礙,過敏性紫癜等兒內科常見疾病。 ...詳情

    從業經歷
    女,副主任醫師,擅長小兒消化系統疾病,肺部疾病,兒童多動癥,抽動癥及小兒行為發育障礙,過敏性紫癜等兒內科常見疾病的診治。 ...詳情
  • 林新鋒[]

    醫生擅長

    擅長外感發熱咳嗽、腹痛腹瀉、心腦血管疾病及內科雜病等 ...詳情

    從業經歷
    林新鋒,男,主任醫師,教授,ICU副主任,1988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醫療系并留校在第一附屬醫院工作。畢業以后,長期在危急重癥臨床第一線工作,對中西醫結合治療危急重癥有較深的造詣,熟知各種急重癥的中西醫搶救方法并在臨床上靈活應用,參加過多次大型的搶救工作,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在抗擊“非典”的戰斗中,面對威脅,臨危不懼,與同事一道,積極探索最佳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為醫院取得病人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的驕人戰績立下汗馬功勞。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人事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授予“全國衛生系統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記以“二等功”同時被廣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廣州抗擊非典標兵”稱號。林新峰主任醫師對現代危重病醫學有濃厚的興趣,致力于中西醫結合危重病醫學的研究,曾于1997年到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進行有關現代危重病醫學的短期培訓,2000年再度到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危重病研究所ICU進修,主要學習ICU相關理論和管理等知識,系統完成了MODS、中風高危重癥、中西醫結合危重癥救治方案設計等學習與培訓,專業方向主要為急性腦血管疾病的臨床研究,通過十余年來在中風專題上的努力,現已經形成了急性中風中西醫結合處理的較優化方案,在中風急性期治療方案的設計與療效評價上,作為主要參與者完成有關課題如“通絡法在中風急性期的啟用時間與功能恢復的關系研究”“溶栓---祛瘀治療缺血性中風急性期的臨床研究”以及“新安宮牛黃顆粒治療痰火閉竅型中風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詳情
  • 嵇玲瑛[]

    醫生擅長

    痛癥、失眠、便秘 ...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 ...詳情
  • 米紅[]

    醫生擅長

    暫無介紹 ...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 ...詳情
  • 梁志偉[]

    醫生擅長

    生化和免疫診斷技術 ...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 ...詳情
  • 吳丹[]

    醫生擅長

    腎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 ...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 ...詳情
  • 周岱翰[]

    醫生擅長

    應用中醫藥治療肝癌、肺癌、腸癌、乳腺癌等晚期惡性腫瘤。周教授指出,腫瘤辨證施治規范的形成始于《傷寒雜病論》,其六經、八法是現代中醫治療的繩墨,治學師古不泥;發展拓寬溫病學說,根據中醫理論、癥狀分析、治后轉歸、實驗研究等對放射線的中醫藥屬性進行辨證,首先提出放射線屬“火邪”、“熱毒”,辨證歸屬溫病范圍,在放療中配合清熱解毒、祛瘀通絡可減少放射毒副反應,放療后予以清熱祛邪、滋腎育陰可減輕后遺癥、降低復發和轉移。在臨床研究中,學識衷中參西,醫技推陳致新,認為手術、放射、熱療及射頻、冷凍、化學藥物等祛邪措施,與中醫藥、支持及營養治療等扶正補虛配合,可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治肝癌強調清肝利膽、健脾益氣,開展肝癌移植術后復發的辨證論治;治肺癌首重解毒除痰、益氣養陰,探索中醫配合分子靶向藥物對局部晚期肺癌的治療。 ...詳情

    從業經歷
    周岱翰,男,1941年5月出生于廣東省汕頭市。1966年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原廣州中醫學院)醫療系本科。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中醫腫瘤研究所所長,廣東省中醫腫瘤治療中心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評審專家,中華醫學科技獎和中華醫學青年獎評委,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委,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主任委員。并擔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新中醫》、《癌癥》、《中醫藥研究》、《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等多家雜志的編委。 在卅余年的臨床和科研工作中,對中醫腫瘤學頗有建樹,是新中國成立后較早從事中醫藥治癌、中西醫結合抗腫瘤臨床探討和開設中醫腫瘤學課程的學者之一。平素勤于耕耘,潛心發皇古義,中醫對癌瘤的認識源遠流長,早在殷墟甲骨文就記載有“瘤”的病名,而相關論述、治癌特技、辨證方藥則流散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周教授指出,腫瘤辨證施治規范的形成始于《傷寒雜病論》,其六經、八法是現代中醫治療的繩墨,治學師古不泥;發展拓寬溫病學說,根據中醫理論、癥狀分析、治后轉歸、實驗研究等對放射線的中醫藥屬性進行辨證,首先提出放射線屬“火邪”、“熱毒”,辨證歸屬溫病范圍,在放療中配合清熱解毒、祛瘀通絡可減少放射毒副反應,放療后予以清熱祛邪、滋腎育陰可減輕后遺癥、降低復發和轉移。在臨床研究中,學識衷中參西,醫技推陳致新,認為手術、放射、熱療及射頻、冷凍、化學藥物等祛邪措施,與中醫藥、支持及營養治療等扶正補虛配合,可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治肝癌強調清肝利膽、健脾益氣,開展肝癌移植術后復發的辨證論治;治肺癌首重解毒除痰、益氣養陰,探索中醫配合分子靶向藥物對局部晚期肺癌的治療。 1978年開始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籌建腫瘤研究室,先后編寫廣東省中醫腫瘤專科班教材和大學選修課——中醫腫瘤學講義,1982年至1984年舉辦了3期廣東省消化系統癌瘤專科班,為全省基層醫療單位培養了一百余名中醫治癌骨干;1985年起在大學主講《中醫腫瘤學》課程;舉辦4期全國中醫內科腫瘤高研班;先后培養博士后4名(已出站2名),博士生10名(澳洲、越南、臺灣各1名)、碩士8名,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研究生、進修生、中青年教師。周教授注重弘揚岐黃醫術,發揮中醫特色,多次出國講學,足跡遍及20余國,每年皆有大量的外賓、華僑請求診治,飲譽東南亞、港澳臺等地,作為中醫教授,登上西方高等學府談陰陽、論氣血、講傷寒、辨虛實、寫著作、收弟子,為香港醫院管理局顧問研究員,被皇家黑爾本理工大學中醫部聘為博士生導師。 受多年臨床經驗和治愈患者的啟發,研制蓮花片、鶴蟾片、乳核散結片、琥珀止痛膏等系列抗腫瘤中成藥;獲部、省、局級科技成果獎各1次;先后發表80余篇論文及出版了《常用抗腫瘤中草藥》、《癌癥的中醫飲食調養》、《腫瘤治驗集要》、《中醫腫瘤食療學》、《臨床中醫腫瘤學》等專著。基于他在醫療、科研、教學中的杰出出成就,1992年被國務院授予“衛生事業突出貢獻”證書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詳情
  • 王可佳[]

    醫生擅長

    臨床麻醉、分娩鎮痛、無痛人流、無痛胃腸鏡 ...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 ...詳情
  • 廖世煌[]

    醫生擅長

    善用傳統中醫中藥,運用臟腑經絡辨證、六經辨證結合溫病的衛氣營血、三焦辨證方法診治常見病多發病及部分危重、疑難病證。尤其擅長甲狀腺疾病(甲亢、甲狀腺瘤等),有個人獨特專方,療效顯著。 此外對外感發熱、咳嗽、腸胃病、風濕病等疑難病有較深入研究。 ...詳情

    從業經歷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病科,臨床工作四十余年,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金匱教研室主任、綜合科副主任。深入鉆研《金匱要略》,善用經典治療疑難雜病。曾開展《金匱要略》系列網絡分享課程,深受廣大醫學愛好者認可。 發表科研論文20余篇,獨編和主編著作2本。主持廣東省科研課題1項,參與主持國家課題2項,獲學校科教研究成果獎2項。 ...詳情
x

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點擊免費注冊 進行注冊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 **aaaaa毛片免费| 日本高清免费aaaaa大片视频|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国产成人18黄网站麻豆| 69xxxx日本| 大香伊蕉国产av| 三根一起会坏掉的好痛免费三级全黄的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99视频| 欧美一欧美一区二三区性 | 18成人片黄网站www| 天天操天天摸天天舔| 中文字幕66页|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1卡2卡三卡2021麻豆| 波多野结衣456|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a| 美女扒开粉嫩尿口的漫画| 国产午夜福利短视频| 亚裔玉videoshd和黑人| 国产视频福利在线| 9i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小受被强攻按做到哭男男|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午夜做受视频|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 六月丁香色婷婷| 自拍欧美在线综合另类|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播放| 国产xxxxx| 国产精品WWW夜色视频| 2023av在线播放| 国产黄色片在线免费观看| aaaaa级毛片| 天天躁狠狠躁狠狠躁夜夜躁|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