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貽儒
心理精神科 心理精神科綜合
醫生介紹
方貽儒,男,心境障礙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擅長各類心境障礙(抑郁癥、雙相障礙),焦慮譜系障礙,強迫癥,慢性疼痛等軀體化癥狀、神經衰弱等的咨詢與治療;精神病性障礙的處理;以及精神疾病疑難重癥的診斷及治療。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心境障礙特色專科主任。1984年畢業于湖南醫學院(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醫療系,獲醫學學士學位;1990年、2005年分別獲得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碩士、博士學位。曾于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間,作為研究員在日本北海道大學醫學部神經機能講座精神醫學分野從事精神疾病的神經生化、神經病理與精神疾病的動物實驗等基礎研究工作;2008年曾赴美國麻省總院精神科學習和交流雙相障礙的研究。。 現任中國神經科學會員會精神病學基礎與臨床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委員,中華醫學上海分會精神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行為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精神疾病臨床質量控制專家委員會委員。同時為教育部國家“十五”規劃教材七年制《精神病學》教材副主編,全國高等學校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精神病學》教材編委。同時擔任《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精神科副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編委,《上海精神醫學》雜志編委,《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Biological Psychiatry》審稿專家。曾獲衛生部、中華醫學會中青年優秀論文一等獎;在國內外相關雜志上發表了200多篇學術論文,SCI論文約40篇;申報了與抑郁癥診治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主編或參與編寫了多部教材與學術著作。 承擔的主要科學研究課題: 1.國家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探索型專題支持——“亞綜合征抑郁遺傳與環境病因學探討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2.“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臨床醫學研究項目——常見精神疾患的干預及治療效果評價研究,“難治性抑郁癥的臨床特征及治療方案優化研究”。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精神分裂癥和心境障礙混合家系的遺傳研究”。 4.上海市科委2006年度“登山行動計劃”項目醫學臨床研究——“抑郁癥的干預措施研究”。 已出版的主要學術著作: 1.全國高等學校8年制規劃教材《精神病學》編者.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 2.高等學校教育“十五”規劃教材《精神病學》副主編.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全國高等學校7年制規劃教材《精神病學》編者.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年 4.《默克診療手冊》精神科部分主譯.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年 5.《迷失的樂園》主編.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6.《臨床睡眠障礙學》編者. 上海: 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3年 7.《精神疾病診斷學》主編.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8.《名醫會診——抑郁癥》副主編.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 9.《精神藥理學》副主編.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年 10.《難治性精神疾病》編者.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
醫生擅長
針對各類情緒問題,心理健康問題,個性問題的處理;尤其擅長各類心境障礙(抑郁癥、雙相障礙),焦慮譜系障礙,強迫癥,慢性疼痛等軀體化癥狀、神經衰弱等的咨詢與治療;精神病性障礙的處理;以及精神疾病疑難重癥的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