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偉靈主任醫師
其他科室
醫生介紹
府偉靈,男,主任醫師,教授,1972年入伍,1979年考入第三軍醫大學醫學系,1984年獲醫學學士學位,因成績優秀,被留校分配至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檢驗科工作。在最初的幾年中,虛心向檢驗科老前輩學習,在極短的時間內熟練地掌握了各項臨床檢驗工作。工作之余,繼續刻苦學習,并積極參與科研工作,于1986年攻讀第三軍醫大學微生物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1年攻讀第三軍醫大學燒傷專業,獲博士學位。因科研及臨床工作成績顯著,府偉靈同志分別于1994年、1996年提前晉升為副教授及教授,并自1996年任檢驗科主任至今。 在臨床工作中,注重新技術、新業務的開展。在他的指導下,實驗診斷領域先后開展了腫瘤系列標志物、免疫抑制劑血藥濃度監測、載脂蛋白及Lp(a)、系列心肌損傷標志物、TORCH、體液微量蛋白、血栓與止血系列檢測及苛養菌及嗜血桿菌培養鑒定、結核分枝桿菌的快速培養與鑒定等50余項新技術及新指標的應用。此外,在府教授的帶領下,率先在我國開展了視網膜母細胞瘤及視網膜退行性變的基因診斷工作;并利用生物芯片技術研究工作,在臨床開展了結核桿菌、HPV、MRSA等病原微生物的基因診斷工作,獲得了同行的好評。在積極指導新技術應用的同時,狠抓科室質量控制工作,全面建立了各項質量控制制度及操作規程,成立了質控及診斷小組,并按NCCLS標準對微生物學鑒定及藥敏試驗進行了標準化管理,參照美國頒布的CLIA`88實驗室管理法案,全面系統地對檢驗項目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的三個階段實行了質量控制,徹底地提高了檢驗科的工作質量,報告合格率達99.8%。 在科研工作中,長期從事醫院感染防治、戰創傷感染傷的防治研究工作,率先在國內將RPAD技術應用于醫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基因分型,并率先將基因工程抗體技術引入戰創傷感染的治療研究工作中。在科研工作中,府偉靈教授站在本學科的前沿,瞄準世界先進水平,注重創新性及研究結果的實用性,并注重多學科的交叉結合。早在10多年前,就與學校化學教研室聯合,進行了血氨測定的組織傳感器的研究工作,這就包含了府偉靈教授創新、實用、學科聯合的科研意識的萌芽。近幾年來,府偉靈教授將這種科研意識進一步發揮得淋漓盡致,開創性地將傳感器技術、生物芯片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相結合,立足于臨床實驗診斷的最終目標,進行了多學科聯合的“石英壓電諧振傳感陣列、生物芯片及自動檢測儀”的研究工作。該芯片不追求高密度,而追求在臨床實驗診斷中的實用性,確定以臨床腫瘤、遺傳性疾病及病原微生物的基因診斷及微量蛋白、激素檢測為有限目標,利用微細加工技術在石英基片上制備數十個石英壓電諧振傳感器微陣列,并結合上不同的分子探針,與待測標本的靶分子作用后,傳感器實時監測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情況,通過相應軟件分析數據后得出相關靶分子的定性、定量信息。 由于該項目所具備的獨創性及實用性,曾2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資金,并于1999年列為國家科委“九五”重點攻關項目及重慶市重點攻關課題;同時由于該生物芯片及其檢測儀具有潛在的軍事醫學應價值,先后獲得軍隊“九五”及“十五”重點課題和重慶市重點課題的資助。該項目至今已獲得約250余萬元科研經費的資助,現已完成石英壓電諧振陣列生物芯片的研制及加工工藝優化的工作,并成功地研制出諧振電路,差頻電路、溫度補償電路、通路轉換電路、信號檢測電路及相關的數據分析、處理及報告軟件,檢測儀樣機已進入了調試階段。該項目連續3次參加了“重慶市高新技術博覽會”,吸引了眾多廠家及投資商的廣泛關注及投資熱情,同時府偉靈被邀請在第三屆“重慶市高新技術博覽會”上作“基因芯片與未來臨床實驗室”的專題學術報告。 先后在國內外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國外5篇),主編及參編學術專著5部,獲軍隊科技進一步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及省、市科技進步三等獎9項。因在感染研究工作中的突出貢獻,于1996年獲第三屆“吳階平醫學獎”。并當選為世界感染控制聯盟(IFIC)委員(中國區代表)、全國醫院感染控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軍醫院感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檢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軍繼續教育專業委員會(醫院感染專業)副主任委員等。 重視教學工作,并關心科室工作人員的在職繼續教育。在本科生的教學工作中,根據“實驗診斷學”實踐性強的特點,探索出“大班授課與分組病歷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經常利用典型病例舉辦學術講座,使學生能較為熟練地掌握臨床常見病的實驗室診斷技巧,能對檢驗報告作出合理的解釋。在研究生教學中注重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要求他們選課應立足學科前沿。府偉靈教授所帶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均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其中有1篇獲“重慶市優秀碩士論文”獎。 科室電話:023-68754000 電子郵件:fu-wl@swhospital.com
曾于2018年,被授予“國之名
醫生擅長
腫瘤系列標志物、免疫抑制劑血藥濃度監測、載脂蛋白及Lp(a)、系列心肌損傷標志物、TORCH、體液微量蛋白、血栓與止血系列檢測及苛養菌及嗜血桿菌培養鑒定、結核分枝桿菌的快速培養與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