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丕紅主任醫師
皮膚科 性病科
醫生介紹
張丕紅,男,湖南省南縣人,湘雅醫院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燒傷重建外科主任。1991年畢業于湖南醫科大學醫療系,1998年獲博士學位,2001年赴澳大利亞墨爾本Alfred醫院學習,2010年9月晉升為燒傷重建外科主任醫師。同時擔任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燒傷醫師分會常委,中國醫促會燒傷醫學分會副主委、創面修復與再生醫學分會常委,中國康復醫學會燒傷治療及康復分會常委,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燒創傷修復重建與康復、創面防治與損傷組織修復專委會常委,中國老年醫學會燒創傷分會常委,中國醫教協會燒傷專委會常委,《中華燒傷雜志》常務編委,湖南醫學會理事,湖南省燒傷與修復重建專委會主任委員,《中華燒傷雜志》通訊編委、國際炎癥研究協會會刊《Inflammation Research》(SCI收錄)審稿專家、《中華臨床醫師雜志》編委、《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雜志執行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湖南省及長沙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庫成員。
張丕紅教授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兩項、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金賽燒傷外科醫師科研基金課題一項、省科技廳課題一項,并參與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課題、衛生部行業科研專項基金、博士點基金課題等多項研究,研究方向為燒傷感染、創面修復、瘢痕防治和器官再造。多年來,張丕紅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對燒傷膿毒癥循環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凋亡及蛋白質組變化和深度燒傷創面修復作了較深入的研究,目前正在對燒傷膿毒癥免疫抑制的信號通路和燒傷瘢痕癌的發生機制做進一步研究。張丕紅教授曾在第15屆(2010年伊斯坦布爾)和16屆(2012年愛丁堡)國際燒傷大會上報告論文5篇,近五年來在國內大型學術會議上大會發言十余次,為展現湘雅燒傷重建外科的學術水平、提升湘雅燒傷專業的學術地位做出了較大努力,在國內外同行中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張丕紅教授從事燒傷重建外科臨床工作二十余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獨立完成燒傷重建外科各種疑難病的診治及各種高難度的手術治療。在大面積燒傷治療、燒傷感染和燒傷后臟器損害的防治、疤痕修復尤其是面部和手部疤痕的整復、皮膚撕脫傷和熱壓傷、電燒傷等深度創面皮瓣修復等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擅長體表腫瘤切除后的美容性修復,如皮膚血管瘤、脂肪瘤、黑痣、神經纖維瘤、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等;對體表畸形整復和創傷、燒傷后體表器官再造(如:鼻再造、乳房再造、陰莖再造等)也取得很好的效果。近年來,逐步開展了微型皮瓣和穿支皮瓣在燒傷重建外科中的的臨床應用。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四十余篇,其中SCI論文5篇,參編著作近十部。有關復雜創面修復、陰莖再造、鼻再造、皮膚擴張、爪形手整復和背闊肌穿支皮瓣等項目先后獲得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項(No:5)、湖南省醫學科技二等獎一項(No:5)、中南大學和湘雅醫院醫療新技術獎近十項(項目負責人)。
主攻方向:①燒傷治療;②燒傷、創傷或手術后瘢痕整復;③深度創面修復;④體表器官再造;④皮膚潰瘍修復;⑤體表腫瘤手術治療;⑥體表畸形整復。
出診時間:燒傷、瘢痕整復、傷口治療、體表腫瘤、體表器官重建,每周一上午。
曾于2019年,被授予“國之名醫”榮譽稱號
醫生擅長
在大面積燒傷治療、燒傷感染和燒傷后臟器損害的防治、疤痕修復尤其是面部和手部疤痕的整復、皮膚撕脫傷和熱壓傷、電燒傷等深度創面皮瓣修復等方面有較深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