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晨
骨科 骨外科
醫生介紹
中共黨員、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博士、博士后、碩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骨科行政主任助理,骨科學科帶頭人后備人選,骨科黨支部宣傳委員。 (1)學術任職: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全國委員及關節學組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全國委員及關節學組青年委員、安徽省醫師協會骨科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骨科菁英會創始會員及關節學組全國委員、Arthroplasty Society In Asia中國分區會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骨科創新與轉化專業委員會關節外科學組全國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關節外科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全國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關節疾病防治分會委員、安徽省醫師協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學組委員、安徽省康復醫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內鏡質控中心委員。 (2)社會兼職:安徽省第十一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教育部博士及碩士學位畢業論文通訊評議專家、安徽省科技廳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庫成員、安徽省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安徽省民政廳傷殘鑒定醫療衛生專家庫成員、安徽省骨科質量控制中心秘書、安徽省立醫院第三批青年技術骨干,吳階平醫學基金會青年骨科醫師聯盟全國常務委員,并擔任《中華臨床醫師雜志》、《中國組織工程研究》、《安徽醫學》、《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實用骨科雜志》、《轉化醫學雜志》特約審稿專家、《中國臨床保健雜志》青年編委、《安徽醫藥》優秀審稿專家。 (3)臨床科研工作:從事骨科臨床工作15年,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6篇,中文核心及統計源期刊16篇,并參與翻譯英文經典著作《坎貝爾骨科手術學》(第一卷:關節外科)、《全膝關節翻修術:診斷、評估與治療》、《全膝關節初次置換與翻修(AAOS)》。擔任安徽醫科大學副教授兼碩導,皖南醫學院副教授兼碩導,安徽中醫藥大學副教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青年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1項,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面上項目1項,安徽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1項,江蘇省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1項,參與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及1項全軍重點攻關課題的基礎研究,并以第一完成人主持院級“三新”項目4項。 (4)臨床專業方向:成人骨關節畸形的截骨矯形、關節重建外科與微創關節鏡外科。擅長股骨頭壞死及肘、肩、膝、髖關節功能障礙的綜合治療;髖、膝、肩、肘人工關節的初次置換與翻修;髖膝肩肘踝關節疾病的微創治療。平均每年個人主刀的關節置換手術量約700-800臺。 (5)學習工作經歷:1997~2002年,皖南醫學院獲學士學位,連續四年“獎學金”及 “三好”學生,獲“安徽省雙優畢業生”稱號,2002年即進入安徽省立醫院工作;2005~2008年,安徽醫科大學獲碩士學位,同年晉升為骨科主治醫師;2011~2014年,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獲博士學位,同年晉升為骨科副主任醫師;2015~2017年,南京大學附屬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骨科博士后出站,同年晉升為骨科副教授。2015~2018年,美國排名第一的關節外科中心—紐約特種外科醫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訪問學者、歐洲關節外科中心—德國漢堡Endo-Klink矯形骨科醫院關節外科訪問學者、科隆大學附屬LVR矯形骨科醫院關節外科訪問學者、臺灣長庚紀念醫院關節外科訪問學者(臺灣最大的關節重建中心之一),進行髖膝肩肘人工關節初次置換與翻修的系統培訓。 (6)個人榮譽:先后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16年)”;2017年全國骨科學年會(COA)中青年優秀論文全國二等獎(關節組);2017年安徽省“科教文衛體醫德先進個人”;2018年全國骨科醫師年會暨第三屆骨科規范化手術視頻比賽全國二等獎(關節組,手術作品名稱: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后穩定型假體);安徽省骨科中青年醫生手術標準化比賽“一等獎”(股骨頭壞死全髖關節置換術),華東賽區及全國總決賽“優秀獎”;連續4年“安徽省立醫院優秀博士及青年技術骨干”、“安徽省立醫院十佳青年”、“安徽省立醫院年度服務之星”、“安徽省立醫院優秀青年志愿者”、“安徽省立醫院優秀住院醫師”、“ 安徽省立醫院優秀住院總醫師”、“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及一等獎學金”,“上海交通大學博士論文優秀獎”,“上海交通大學優秀畢業生”等稱號;2013年-2018年,連續6年在“全國骨科學年會(COA)”大會中文或英文發言;并多次受邀在“中國骨科菁英會關節論壇”、“亞洲人工關節外科年會”及“安徽骨科年會關節分會場”進行大會發言或壁報交流。
醫生擅長
成人關節矯形、重建外科與關節鏡微創外科。擅長股骨頭壞死保髖、微創置換及快速康復治療、髖膝肩肘關節功能障礙伴疼痛的綜合治療、髖膝肩肘人工關節的初次置換與翻修、單髁置換、脛骨高位截骨、人工關節置換術后感染的翻修、髖膝肩肘踝關節疾病的微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