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鳳山
骨科 骨外科
醫生介紹
張鳳山 副教授、主任醫師 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 專業特長頸椎退變性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診斷、治療和預防;椎管內韌帶骨化病因、發病機制、治療方法。2003年在國際上率先應用頸椎前路減壓碎骨和椎間融合器行頸椎前路融合手術,免除了取骨手術,避免了取骨并發癥,減少了手術時間、出血量,并減少了住院費用。目前這一技術已在北醫三院及國內得到推廣應用。長期觀察的結果證實,其融合效果與自體髂骨相同。并于2017; 年作大宗病例長期隨訪報告【黨礌,張鳳山(并列通訊),孫宇。A new source of autograft bone for interbody fusion in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surgery: experience in 893 case 。BRITISH 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17,31(1):33-38.】 l; 獨立在國內率先進行的臨床研究及成果 1.;;;;;;; 椎間孔和椎間孔外型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特征和影像學特征。 2.;;;;;;; 腰椎間盤突出癥合并馬尾神經損害的長期手術療效。 3.;;;;;;; 序貫應用降鈣素和甲狀旁腺激素骨重建過程作用的實驗研究,為骨質疏松癥的藥物治療提供了新的實驗證據。 4.;;;;;;; 強直性脊柱炎合并頸椎病的臨床特征和手術治療效果。 5.;;;;;;; 強直性脊柱炎合并頸椎骨折脫位的手術治療效果。 6.;;;;;;; 強直性脊柱炎合并頸椎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的手術治療效果。 7.;;;;;;; 對頸椎病合并頸椎后凸畸形的患者進行了長期觀察,觀察的內容包括自然病程、臨床特征、手術治療的方法、矯形技術的進展。并率先獨立進行了嚴重后凸畸形的手術矯形,并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 8.;;;;;;; 開展了椎管內韌帶骨化的漂浮手術療法,并取得滿意療效。 9.;;;;;;; 對頸椎后縱韌帶骨化患者的頸椎形態及骨化塊的形態進行了研究,為臨床手術治療方法的選擇提供參考。 10.;;; 發明了多項頸椎前后路手術技術,包括:頸椎前路手術節段的體外定位方法、頸椎椎體間撐開器的安放和撐開方法、后縱韌帶和骨化的后縱韌帶的安全切除方法、應用三關節咬骨鉗切除頸椎椎體的方法以及在頸椎前后路手術中如何安全地應用刮匙的方法。 l; 與他人合作在國內率先開展的臨床研究及成果 1.;;;;; 頸椎病后路椎板成型術治療頸椎病的遠期療效。 2.;;;;; 頸椎手術并發癥及其遠期結果 3.;;;;; 行尸體標本椎動脈造影研究,為臨床研究提供了椎動脈的解剖特征數據。 4.;;;;;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特殊類型: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的診斷與治療。 5.;;;;; 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的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的長期療效觀察。 6.;;;;; 頸椎后路椎板成型術同時行神經根管后壁切除術對預防C5神經根麻痹和解除神經根癥狀的療效觀察。 7.;;;;; 改進了頸椎后路椎板成型術的椎板固定方法:側塊錨定法和保留棘突韌帶復合體法,減少了術后椎板回關和軸性癥狀等并發癥,縮短了術后外固定時間,提高了手術療效。 8.;;;;; 提出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體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后和頸椎后路手術減少外固定時間的觀點,并在北醫三院和全國多家醫院得到推廣應用。 9.;;;;; 開展一期頸椎前后路手術治療復雜類型頸椎病,并在北醫三院和全國部分醫院得到推廣。 10.;; 開展頸椎間盤置換術,并在國內主要的脊柱外科中心得到推廣。 11.;;;;; 與他人合作,率先在國內開展了頸椎椎弓根內固定手術。 12.;;;;; 連續觀察和報告了應用類固醇激素對頸脊髓損傷的治療和預防作用。 13.;;;;; 引進了頸椎病療效的新的評價方法和體系,并在北醫三院得到推廣。1984-1990 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 大學本科。1990年獲醫學學士學位。 1997-2001 北京大學醫學部 外科學(骨科) 臨床醫學博士。 1990年至今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工作 1990-1992低年住院醫師。 1992-1995高年住院醫師。 1995-2000 主治醫師。 2000-2007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2007-至今 主任醫師。 ;;; (一) 1991年獲北京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優秀住院醫獎; (二) 1998年獲北京醫科大學優秀教師獎; (三) 1998年“椎間孔與椎間孔外腰椎間盤突出癥頂臨床特征與治療方法的研究” 課題獲北京醫科大學醫藥衛生科學技術進步表彰; (四) 1999年獲北京醫科大學優秀教師獎; (五) 2006.10,論文“單節段頸椎前路減壓融合治療頸椎病的回顧性分析”被中國 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第九次學術年會評為優秀論文; (六) 2009年被海淀區醫學會評為2009年度...